鹿裘乌匼坐船唇,溪水回风漾钓纶。
不必咨询定谁氏,中传名者已多人。
【注释】
古木:形容山林树木苍老挺拔,多用来比喻隐士或隐逸的高人;回溪:回旋曲折的溪水,形容山间溪流。
匼(yīn):同“荫”,树荫。船唇:船舷上突出的部分。
中传名者已多人:中间出名的已经有很多人了。
【赏析】
此为组诗之第五首。全诗描绘一幅幽深秀美的山水图。诗人在欣赏董氏所画十二幅山水时,不禁赞叹不已,于是题诗以赞。
首句“鹿裘乌匼坐船唇”,用典。《庄子·让王》:“楚庄王欲伐宋,告其大夫曰:‘不谷之国,与宋相近,故不免构也。’司马子反曰:‘吾非恶宋之难之也,寡人如之何哉?使君舍郑以为东道主。有若存焉。”《列子·汤问》:“晋平公闻之大说,赐夷玉璧一双。”《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条:“《天下》篇言当世之事七,《论衡》八篇,《政务》八篇,《兵政》一百五十二篇,《说日》二百四十三篇,《订鬼》五十篇,《本经》四十篇,《修务》七十五篇,《由基》三十一篇,《别通》十一篇,《新语》十五篇。”“《天下》言当世事,《论衡》辨百家之言,《政务》言时事便宜,《兵政》言攻守之数,《说苑》言历象占验,《新语》言治国,《由基》言兵事,《别通》言杂录,《本纪》言六中国风气土俗,《谥法》言宗庙之命,《姓谱》言氏族,《图谱》言地理,《博物》言方物。”
第二句“溪水回风漾钓纶”,用典。《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六引《襄阳耆旧传》云:“刘表遣从事王粲、宋瞡等至樊城,请刘备赴荆州……粲见备於檀溪之滨……备遂诣荆州……备过刘表,表与备登楼而望其左右数十里,虽未有余美,然语言闲怡,说王粲文学,称述袁本初父子盛德,令归心悦而敬服之。备因表陈容身之志。表曰:‘今日英才贤士,皆为汉用,君何不以此时求鼎足之佐,共成大业?’备甚欢悦。备自是后与表及从父公孙瓒相往来……备尝乘马步于檀溪之上,还入岘山,叹曰:‘此间自有佳山水,顾不及与耳!’”(以上据明李调元《赋话》)
第三句“不必咨询定谁氏”,用典。《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引《襄阳耆旧传》云:“表与刘备共登白爵山,临观诸将营垒,问备曰:‘将军有意督荆州乎?’备曰:‘我受国恩,生无所息,去必有志。’表曰:‘今替吕范作牧,君且暂往视之。若真能办长治久安之计者,君可不辱命;若不尔,君可便以此时求取荆州耳。’备曰:‘我自欲去,止待明公耳,今已得之于矣。’”
尾句“中传名者已多人”,用典。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云:“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年二十始郡吏,举孝廉不行。除帅从令史,出为卫尉奉车都尉从代邸拜骑都尉,从破袁尚於官渡……太祖为人朗悟宽厚……性阔略能容下,得士死力,虽骄贵不移。”又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云:“太祖征关中,军当出,而河东太守卫觊据郡来奔。太祖召畿谓曰:‘今举兵欲向关中,恐诸郡独不以我为忧,何也?’畿对曰:‘臣闻王者天下之英君也,安危之际,社稷之贰。是以建忠立节,以定大业;招怀英雄,以广实封。夫卫青、霍去病无谋而功成,张子房、陈平无略而略定。今河东太守卫觊,前有军功,而陛下特加旌宠;今以危亡告急而陛下独不垂意。’太祖善之。”
第四句“中传名者已多人”,用典。《晋书·宣帝纪》载:“太祖既为汉贼,则知天下有名之士不少也。而帝每见雅人高士,辄穷其可否……帝常以贾诩为奇伟,谓人曰‘司马懿好读书,手不释卷,谦让有礼,性达而不华’”。
这首诗赞美董邦达绘画的山水之美。诗人先赞扬山水的美,再称赞山水中的隐士,然后指出隐者很多。最后指出隐者多是因为隐居的人知道天下有很多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