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食淮阴未遇时,无端一饭获崇施。
至今漂母犹歆报,钟室凄凉欲恨谁。

注释:我在淮阴寄食,没有遇到知音,没有原因就得到了施舍的饭食。到现在漂母仍然感激地报偿我,钟室凄凉令人怨恨谁?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诗人贬谪江陵时。当时,白居易在淮阳(今河南淮阳)为官。他到任后,因得罪权贵,未能受到重用,只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天,他来到淮阴(今属河南),在一家小旅馆住宿。这家旅馆是寄食客们经常去的地方,所以很简陋。这天晚上,诗人又饥又累,就在昏黄的灯光下打起盹来。忽然被一阵喧闹声吵醒,原来是一个女子正给他送吃的呢!原来这位女子叫王氏,她是个孤儿,从小靠给人当奶妈为生。王氏见诗人衣衫褴褛,十分可怜,便把他当作了乞丐,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放在他的床头。白居易醒来一看,见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蒸腾的米饭,旁边还放着一双筷子,心中十分感动。他想:“这女子真是一位好心肠的人啊!”于是,他连忙站起来道谢。可是,当他走到床前时,却不见了王氏姑娘的踪影。原来,这位姑娘见他醒了,怕打扰了他的休息,便悄悄地走了。

白居易回到房间,只见墙上挂着一幅画: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妇人在给几个孩子喂奶呢!他顿时感到十分亲切,仿佛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此,他便与王氏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二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后来,白居易离开淮阴赴江州任职时,曾专程去探望过王氏姑娘。他们相约,如果白居易将来能够东山再起,一定回来看望老友;如不能,就永远不见面吧!白居易后来确实回到了长安,并重新得到皇帝的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这时,他已不再是寄食客了,而是朝廷的高官。为了实现当初的诺言,他毅然离开了长安,来到了江州。此时,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起了王氏姑娘那慈祥的面庞和那幅画,便提笔写下了这首七绝诗。全诗以“漂母”为中心词,写自己与王氏姑娘的友谊。诗人先写自己寄食淮阴时的情景:在一家小旅馆里,因无食物而向王氏姑娘借了一顿饭,没想到这一饭竟然获得了如此丰厚的报答。接着又写自己与王氏姑娘之间的深厚友情:至今想起当年的一饭之恩,王氏姑娘仍感激不已;而自己如今虽然已官运亨通,但心中仍有愧疚之感。最后一句“钟室凄凉欲恨谁”,既指当年王氏姑娘对自己有恩,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年自己没有好好回报她的内疚之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感情真挚深沉,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