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湖亭倚大堤,两边水自别高低。
片时济胜浮烟舫,春树人家望转迷。
积水潭三首·其二的诗句为:“一座湖亭倚大堤,两边水自别高低。片时济胜浮烟舫,春树人家望转迷。”下面是逐句翻译以及注释:
- 第一句:“一座湖亭倚大堤,两边水自别高低。”
- 解析:描述了湖边的一座亭子紧邻着大堤,湖水在堤岸两侧呈现出不同的高度和深度。
- 译文:在靠近大堤的地方建有一座湖边亭子,两侧的湖水呈现不同的高低起伏。
- 第二句:“片时济胜浮烟舫,春树人家望转迷。”
- 解析:描写在短暂的时间内,一艘载满货物的船只被拖过水面,远处的树木和房屋在视线中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 译文:片刻之后,一只满载货物的船在水面上驶过,远处的树木和房屋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 关键词解释:
- “一座”:指的是湖边的一个独立结构,可能是亭子或者小亭。
- “湖亭”:指建在水边供人休憩的亭子,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游玩之地。
- “倚大堤”:形容亭子建在大堤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 “两边”:指亭子两侧的水体。
- “水自别高低”:形容湖水因为地形的原因呈现出不同的水位。
- “一片”: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时间很短,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 “济胜”:通常指通过船只运输货物,这里的“济胜”可能是指通过船只运输货物或物资。
- “烟舫”:一种小型的船只,常用于载运货物或进行水上活动。
- “春树”:春季的树木,常用来比喻新生、希望或生机。
- “人家”:这里可能指的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或者是附近的村庄。
- “望转迷”:形容视线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得模糊或难以辨认。
- 赏析: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湖边亭子的描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同时,通过对水面上船只和远处树木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 诗中的“一边水自别高低”和“片时济胜浮烟舫”,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场景的观察和感受。
-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能。
乾隆帝的《积水潭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的展示,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