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倚琳塘若住空,含虚镜影入窗中。
无于水监于民监,义喻载舟原可通。
【注释】
- 镜清斋:指水镜清照的亭台。
- 阶倚琳塘若住空,含虚镜影入窗中:台阶靠着水池像停着一样,池水中映出的水面像镜子一般,窗户内也映出一片水波荡漾的景象。
- 无于水监于民监,义喻载舟原可通:不要对水进行监督,也不要对人民进行监督,因为“义喻”就像船在水中行,原来可以畅通无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镜清照的亭台,以及它给人带来的宁静和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传达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第一句“阶倚琳塘若住空”,形象地描绘了台阶靠在水池边,像停着一样的情景。这里,“阶倚”指的是台阶靠墙,而“琳塘”则是指水池。诗人用“若住空”来形容水池中的水波荡漾、清澈透明的样子,好像有人在池中休息一样。
第二句“含虚镜影入窗中”,进一步描绘了窗户内的景象。这里的“含虚镜影”指的是池中的水面倒映在窗户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这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仿佛人与大自然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象。
第三句“无于水监于民监,义喻载舟原可通”,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无于水监于民监”意味着不要对水进行过度的控制和管理,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让水流自然而行。而“义喻载舟原可通”则强调了“义喻”的重要性,即船在水中行驶是因为它遵循了自然规律,只要人们遵循这个道理,就能够顺利地通行。
整首诗通过对水镜清照亭台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