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获鹿美于羊,带湿松枝燃亦香。
僧舍茶烟故清绝,朝家古俗那宜忘。
【注释】:
- 塞山雪景 其四:指唐末黄巢起义军攻下长安后,僖宗仓惶逃往四川的途中。
- 松林获鹿美于羊:意谓在茂密的松林中遇到鹿,比得到羊还要美好。
- 带湿松枝燃亦香:意谓带有潮湿的松树枝条燃烧起来,也散发出香气。
- 僧舍茶烟故清绝:意谓僧侣们煮茶时散发的烟雾特别清香而清淡。
- 朝家古俗那宜忘:意谓朝廷的古雅风俗,怎么能忘记得了!
【赏析】:
这首诗以“得鹿”、“烹茶”为题,描写了唐代僖宗逃难途中的一段经历。诗人通过描绘“得鹿”和“烹茶”这两个富有诗意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渴望归返朝廷的强烈愿望。
第一句“塞山雪景 其四”,点明了诗的背景是在战乱时期。此时,诗人置身于塞外雪景之中,心情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他目睹了战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希望之光——僖宗能够从战乱中脱身而出。
第二句“松林获鹿美于羊”,意在说明在松林中遇到鹿比得到羊更加美好。这里的“松林获鹿”,既是对僖宗逃离长安时的隐喻,也是对朝廷古雅风俗的赞美。然而,这种赞美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追求的是财富和地位,而不是像鹿一样自然、纯净的生活。因此,“松林获鹿美于羊”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朝廷古雅风俗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之情。
第三句“带湿松枝燃亦香”则是诗人对“烹茶”场景的描绘。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人们往往在紧张的战争氛围中寻找一丝安宁。于是,他们选择了烹茶来度过那些漫长的夜晚。而在松林中,当带着潮湿的松枝被点燃时,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仿佛在为那些疲惫的心灵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更是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第四句“僧舍茶烟故清绝”,进一步强调了“烹茶”场景中的独特韵味。在这里,僧人们煮茶时散发的烟雾特别清香而清淡,仿佛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在弥漫开来。这种独特的韵味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最后一句“朝家古俗那宜忘”则是诗人对朝廷古雅风俗的感慨与留恋。虽然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它们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引,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得鹿”和“烹茶”这两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渴望归返朝廷的强烈愿望。同时,它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