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黄花赤点班,秋来芳意满西山。
拈毫拟议云何似,栩栩春驹卉畹间。
【注释】
金廷标秋英十二种,其十一:山丹
五出黄花赤点班,秋来芳意满西山。
拈毫拟议云何似,栩栩春驹卉畹间。
【赏析】
《山丹花》是一首七绝诗,写于作者隐居的山中。此诗前两联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山丹花的形色和生长环境;第三联用拟人化手法写山丹花的娇艳美丽;第四联抒发诗人对山丹花的喜爱之情。
“五出黄花赤点班”,描写了山丹花的颜色和斑驳的样子。“黄花”指的是山丹花的颜色,它有着鲜艳的黄色花朵,而且还有红色的斑点点缀其间,非常引人注目。“五出”则指的是山丹花的花瓣数量多而密集,犹如五彩斑斓一般。“赤点”则是形容山丹花的红色斑点,给人一种热烈而又生动的感觉。“班”字在这里是指山丹花的花色与形状,它们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斑驳陆离的景象。
“秋来芳意满西山”,描述了山丹花在秋天到来时散发出的芬芳气息。“秋来”指的是秋季的来临,这是一个典型的季节背景。“满西山”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丹花遍布整个山野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强调了山丹花的数量之多,几乎覆盖了整个山野。
“拈毫拟议云何似”,诗人开始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山丹花。“拈毫”指的是拿起毛笔准备写作,“拟”则是模仿的意思。“云何似”则是询问如何形容山丹花的美。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将山丹花比作春天的小马,既符合山丹花生机勃勃的特性,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栩栩春驹卉畹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丹花的美丽景象。“栩栩”指的是生动活泼的样子,“春驹”则指的是春天的小马,这是对山丹花的一种比喻。“卉”字指的是花草,这里是指各种植物,而“畹间”则指的是田野之间,是诗人对山丹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这里的“栩栩”形容词语,用来描绘春驹的状态,形象地表达了山丹花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丹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生动描写,不仅展现了山丹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即注重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