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自年年,何必虚名说禁烟。
榆叶杏花交隐映,鸣榔声里又前川。
注释:
清明时节自年年,何必虚名说禁烟。——清明时节每年都有清明,又何必为了名声而禁止烟火。
榆叶杏花交隐映,鸣榔声里又前川。——榆树树叶和杏树花相互掩映,在打更人敲打的铜锣声中,又看到前川的流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的乡村景象,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清明时节自年年”,意为清明节每年都会有,无需再为此特地去纪念。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
次句“何必虚名说禁烟”,意在表达无需因祭祀而禁止烟火的习俗。这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态度,他认为这种习俗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会带来困扰。
第三句“榆叶杏花交隐映,鸣榔声里又前川”,描述了清明节的景象,榆树和杏树的叶子相互掩映,在敲打锣声中,又看到前面的河流。这里的“交隐映”和“又前川”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全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展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