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气山光分不分,迎窗罨壁相氤氲。
了应三绝一齐置,真者当前翁所云。

【注释】

墨气山光分不分,迎窗罨壁相氤氲:墨色浓淡不分明,仿佛是山峰、树木与墙壁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氤氲之气。

了应三绝一齐置,真者当前翁所云:这应该是董其昌认为的“画中三绝”:第一绝是笔法;第二绝是墨法;第三绝是意境。而“真者”就是董其昌所说的“真趣”。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董其昌的《草堂图》所写的题诗。董其昌(1555-1636),字元晖,号思白,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市松江区)。明代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书法家、画家,后世并称“南北宗”,被推为文人画之祖。他一生酷嗜书画,精于鉴赏,对历代名家作品多有研究心得,尤其擅长山水画,尤以“倪黄”两家为宗,又兼学宋、元诸家,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他提倡“南北宗说”,“南宗”(南派)是指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画派。董其昌主张“文人画”,在理论上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将文人画家分为“南宗”和“北宗”两类。他认为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士人画”,即“文人之画”。所谓“文人”,是指具有文人修养、品格和情趣的人。文人画强调画家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艺术修养,追求的是“笔墨精神”和“写胸中之事”、“写胸中之意”。这种画风注重表现画家的内在情感与个性,强调“气韵生动”,追求“意到笔随”、“以神驭形”,强调画家要有“士气”,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品德。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对于后来的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句“墨气山光分不清”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山体的轮廓和树木的枝干,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次句“迎窗罨壁相氤氲”则进一步描绘了整个画面的和谐氛围,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屏风或墙壁,将窗外的景色都收纳其中。整幅画作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第三句“了应三绝齐置”,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里的“三绝”指的是“笔法”、“墨法”和“意境”。笔法是指用墨色来表现山体的轮廓和树木的枝干;墨法则是通过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出山体和树木的层次感;而意境则是通过画面的整体氛围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这幅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第四句“真者当前翁所云”则是对董其昌的评价。这里提到了董其昌本人,他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因此他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这句话意味着这幅山水画正是董其昌所言的“真趣”,也就是他所追求的那种高雅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整幅画作展现了董其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