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剩烟萝丹染枫,沧波又起鲤鱼风。
高人蜀杖携邛竹,小立端知意不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董邦达秋林曳杖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苍剩烟萝丹染枫,沧波又起鲤鱼风。
    “苍剩烟萝”指的是苍翠的山峦和缭绕的云雾,烟萝即指云雾环绕。“丹染枫”意味着枫叶在阳光或月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红润的颜色,如同被染上了朱砂。“沧波”指的是深蓝色的波浪,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或湖面。“鲤鱼风”指的是鱼的形状像风一样飘逸,这里的风可能是指微风或者是比喻某种轻盈、自由的状态。整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峦叠嶂,烟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江面上波澜起伏,仿佛有鲤鱼在其中游动的画面。

  2. 高人蜀杖携邛竹,小立端知意不穷。
    “高人”指的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蜀杖”指的是四川出产的竹制手杖,也常用来借指高士或者隐士。“携邛竹”中的“携”表示携带,“邛竹”指的是一种竹子的名字,可能是产于四川邛崃一带的竹子。整句诗描述了一位高人携带着邛竹制成的手杖,行走在秋天的山林之中。这里的“小立”形容站立的样子,而“端知意不穷”则是说此人站立的姿态显得从容不迫,内心的志向和追求没有穷尽。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这位高人品格的赞赏,以及对其高远志向的钦佩。

赏析:
陈师道的这首《董邦达秋林曳杖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秋日山林画面。诗中不仅描绘了秋天山林的色彩变化,还通过“沧波”、“鲤鱼风”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中的“高人蜀杖携邛竹”、“小立端知意不穷”等描写,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之士高洁人格的赞美。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