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茅屋到嫌迟,屧步溪边欲访谁。
借问手中筇竹杖,当年可是右军遗。
【注释】
董源:唐代画家,擅山水画。苍岚:山间云雾缭绕,如苍青色的山。拄杖:拄着拐杖。屧(jiǎn):古代的一种鞋。屐(ji屐):木底平上小履。屧步:赤脚行走。右军:指王羲之,晋朝书法家。遗:留下的字迹或物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借景抒情之作。
首句“苍岚拄杖”写董源作画时,用一根苍劲挺拔的竹杖作为支撑。“苍岚”点明所描景物为山,而“拄杖”则表明作画者正以杖支地作画状。此句中“拄杖”与“苍岚”两个词语连用,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句“隔林茅屋到嫌迟”,写在画中看到一幅茅屋,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于是想赶快找到那幅画来。“茅屋”一词,使人想到一个简陋的小家,更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
第三句“屧步溪边欲访谁”,是说作者赤着脚步,沿着溪水边去拜访那位不知姓名的画家。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淡雅的田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借问手中筇竹杖,当年可是右军遗?”则是诗人对画作的赞美。“筇竹杖”是指画中的那根竹制拐杖,而“右军”则是王羲之的别称。诗人通过对这根竹杖的描述,巧妙地将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