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幔山河近水楼,嫦娥应道独宜秋。
玉堂事动成佳话,染翰词臣共举头。

【注释】卷幔:卷起幔帐。山:指屏风上山石图案的花纹。水楼:水中楼阁。宜秋:适合秋天。玉堂:指翰林院,因翰林院内多用白玉装饰而得名。事动:事情发生。佳话:美好的故事。染翰:指书写。词臣:诗人。共举头:抬头仰望。

【赏析】这首词作于公元1086年(元丰元年)作者任翰林学士时。中秋时节,作者应制赋诗,以《中秋帖子词》为题,共七首。其中第四首是其代表作。《中秋帖子词》是宋神宗时期的宫廷文学,内容多为颂圣之作。此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韵味。全词如下:卷幔山河近水楼,嫦娥应道独宜秋。玉堂事动成佳话,染翰词臣共举头。第一句“卷幔山河近水楼”,写的是中秋佳节,作者在明月下观赏了壮丽的山河和如水的楼阁之后,情不自禁地吟咏出“卷幔”二字。第二句“嫦娥应道独宜秋”,“卷幔”二字即由这两句而来。“卷幔”二字,既写出了作者观赏山水时的所见所感,也写出了他赏月的心境。第三句“玉堂事动成佳话”,则是指作者在月明如水的夜晚,看到朝廷大事的进展,不禁想起当年汉武帝时,有位叫东方朔的滑稽人物曾对皇上讲:“天上的月亮,地上的人仰视它,就把它当成了玉盘;低头看它,就把它当成了瑶台。玉盘、瑶台都是美玉制成,所以人们把天上的月亮称作玉盘。”东方朔讲的这个故事,成了后人赞美朝廷大事进展的美好传说。“玉堂”指翰林院,因为宫中的玉堂,是用白玉装饰而成的,故称“玉堂”。第四句“染翰词臣共举头”,则是指那些身居翰林院,能写诗赋的文人雅士们,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看到如此美景,都禁不住抬头仰望。这里,不仅写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赏月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整首词写得含蓄蕴藉,富于诗意。词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将祖国河山描绘得绚丽多彩,生动形象;同时,又巧妙地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关注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