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渡罗泸态逼真,先南深入岂辞辛。
如何集众多凫藻,不见纶巾草表人。

【注释】

槎(chá)渡:指船渡过泸水。罗、泸:地名,今在云南省。槎渡:指过河。态逼真:形象逼真。先南深入:指先向南深入。岂辞辛:意谓不怕辛苦。集众多凫藻:指聚集了众多的水鸟和水草。不见纶巾草表人:意谓没有看见像诸葛亮那样的人物。纶巾:用丝织成的头巾。草表:指草拟的奏章。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钱选通过题词对画面进行评论,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赞颂诸葛亮南征,后两句批评那些“集众多凫藻”而“不见纶巾草表人”的人。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但议论不直接说,而是通过对画面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看法。

这首诗赞扬的是诸葛亮。诗中写到“槎渡罗泸态逼真”,意思是说这幅画把诸葛亮过泸江时的情形刻画得十分逼真。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突出了一个“真”字,突出了画中的诸葛亮形象。接着又写到“先南深入岂辞辛”,意思是说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不顾艰辛,不怕吃苦。这一层意思,进一步表现了诸葛亮的崇高品德。

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又想到了画上的其他人物。他看到画上的人物都是一些“集众多凫藻”的庸碌之辈,他们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为天下苍生着想的精神境界。于是诗人发出了感慨:“不见纶巾草表人”,意思是说这些庸人都没有诸葛亮的高尚品格。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与诸葛亮的对比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虽然只是对一幅画的描述,但是诗人的议论和情感已经深深地融入其中,使人感到这是一首有着深刻内涵的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