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
本来原是腹心托,十二金牌竟若为。

弘历(乾隆)创作的诗《题宋高宗手赐岳飞敕卷后》中,诗句“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政治寓意。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句原文及译文
  • 原文
    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流师。
    本来原是腹心托,十二金牌竟若为。
  • 翻译
    岳飞的精忠早已被授予旗帜,霜寒时节仍担忧上流军队。
    原本是他心腹之托,但十二道金牌竟然如假包换。
  1. 关键词注释
  • 飞白:指岳飞,岳飞被赐金字“精忠”;“飞白”取其意;
  • 精忠:岳飞的忠诚;
  • 早赐旗:岳飞早早就被赐下了军旗;
  • 霜寒又廑上流师:形容岳飞时刻担忧上流军队的安危;“又”字表现担忧的频繁;“廑”意为担忧;“上流”即上流军队,此处指南宋的军队;“师”指军队、士兵;
  • 腹心托:比喻岳飞与皇帝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腹心”指心腹,“托”指信赖、依靠;
  • 十二金牌:宋代一种紧急命令,由皇帝直接发出,可迅速调动军队;“金牌”代表皇帝的命令;“竟若为”表示这些紧急命令完全失去了效力。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岳飞和宋高宗关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诗中通过描述岳飞的忠诚和担忧,以及宋高宗对岳飞的信任和支持,展现了一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信任。同时,诗中也暗示了南宋时期政治的腐败和权力的分散,以及皇帝对将领的不信任。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岳飞的赞美,也揭示了当时政治的残酷现实。

《题宋高宗手赐岳飞敕卷后》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岳飞忠诚和担忧的诗歌,也是一首揭示当时政治现实的讽刺诗。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