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骄马正秋清,铃驮辎车各䟎程。
讵止秋蒐寻豫乐,诸凡要欲验舆情。
【注释】
过清河 其三:经过清河。“过”字,指经过。清河县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短衣骄马正秋清:短衣,即短褐。古代士人穿短衣。骄马,指马鞍上挂着的马鞭。秋天,天气凉爽,所以穿着短衣、骑着马赶路。
铃驮辎车各䟎程:车上悬挂着铃铛,辎车装满了东西。
讵止秋蒐寻豫乐:只是秋天打猎,寻欢作乐。“讵”同“岂”,难道;“豫乐”,快乐的意思。
诸凡要欲验舆情: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来检验民间的情绪和意愿。“诸凡”是泛指一切;“舆情”是民情民意。
【赏析】
《过清河》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到清河一带巡察,途中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时政的关注以及为民着想的思想感情。
诗中“短衣骄马”四句,是说诗人一路行来,只见人们短衣短褐,骏马疾驰,车马辎重,络绎不绝。这景象说明,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检查各地的情况。“铃驮辎车各䟎程”,用“铃驮辎车各䟎程”来形容车马的繁忙,可见诗人对民情的关切。“讵止秋蒐寻豫乐”两句,则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猎取乐趣、享乐,而是想通过这次巡察,来了解民情,关心民生。诗人的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境界。
“诸凡要欲验舆情”两句,进一步阐明了此行的目的。在这里,诗人将“要欲”解释为“必须”,“诸凡”指代前面所说的一切,“舆情”就是民情民意。“舆情”一词,后来常被用来指人民的意向和愿望。“要欲验舆情”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也显示了他关心百姓生活的政治眼光。
全诗从开头写到结尾,始终紧扣主题——关心民情。而诗人的这一思想情感,又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紧密相连。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而人民的生活却是饥寒交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关注民众生活,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怀,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