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火流光十九年,围停不用驻行旃。
秋风虎帐无馀事,心到燕山易水边。
【注释】
十八:古时称年。
行旃(zhān):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的车。
燕山:山名,在今河北省。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石壕吏》。诗写征夫从军在外多年,妻子被强行带走,家中老小无依无靠的悲惨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憎恶。首句用“流光”指光阴迅速消逝,暗喻征战之役已历十九年之久,暗示了征人离家日久、生死未卜的焦虑与悲苦。次句“围停”,即战事暂告一段落,不必继续驻兵。这两句写出了战乱平息后的暂时安宁,为下文写征人回家作铺垫。三、四两句,则直接写到征人回家。“秋风”,指秋高气爽之时,也比喻征人的思乡之情。“心到燕山”,意为想到家乡就心痛。“燕山”、“易水”,都是边塞地名,这里代指征人思归之处。这两句说:秋风起,虎帐空,没有战事可干,但心头却像到了燕山、易水一样,思绪万千,难以平静。“易水”,又名易水河,发源于山西省平山县西北太行山东麓,东流至北京市怀柔县北注入密云水库,为北京境内最长的河流。“燕山”,在今河北省。
全诗以时间顺序叙述,由远及近,先写征夫离家之久,后写其家破妻别之苦,最后写其思归之切。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