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行囊作袖珍,秋山浮霭霁光新。
展当毡室千峰入,著语难分画与真。
【题解】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秋山烟霭景色。
【注释】
为便:方便。行囊:指旅途中携带的衣物等物,此指行李。袖珍:小巧玲珑的袋子或小包裹。
霁:雨后天晴。
毡室:帐篷。
著语:用词表达意境,此指用笔描绘景物的意境。真:指实景。
【译文】
方便行囊作袖珍,秋山浮霭霁光新。
展当毡室千峰入,著语难分画与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秋日里山岚缭绕、云雾弥漫的景色。
首句“为便行囊作袖珍”,意为为了方便行囊,制作成袖珍版。这里的“行囊”指的是旅行时携带的物品。诗人将这一行为巧妙地融入诗句,既体现了对行囊的重视,又表达了旅途之劳的辛酸。
次句“秋山浮霭霁光新”,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山色朦胧的画面。“浮霭”指的是飘浮的云气,而“霁光新”则意味着晴朗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大地。这句诗通过光影的变化,勾勒出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展当毡室千峰入”,进一步描绘了景色的细节。这里,“毡室”可能是指帐篷或小屋,象征着旅途中的临时居所。“千峰入”则形容山峰仿佛进入了帐篷的视野之中。这句诗通过对空间的压缩和扩大,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深邃。
最后一句“著语难分画与真”,是对前文景色的深化与升华。这里的“著语”可能是指用文字来描述景物,而“画与真”则表示用画笔难以完全捕捉到真实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绘画艺术的挑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茫。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