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三乘大义兼,福因漫拟窟中潜。
诵经食肉夫何碍,饶舌重看宋景濂。

【注释】:

四句三乘大义兼,福因漫拟窟中潜。诵经食肉夫何碍,饶舌重看宋景濂。

“四句”指《金刚经》的四个部分:首段、中间段、尾段和结语。“三乘”指佛家三种不同的修持方法:“声闻乘”、“独觉乘”和“菩萨乘”。这里指的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和境界。“福因”指因果报应。“漫拟”是随意的意思。“窟中潜”指深藏不露,这里指佛性深藏于众生之中,不被发觉。“诵经”指诵读佛经。“饶舌”指多言多语的人。“宋景濂”指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程颢(1032年-1085年)的儿子程颐(1033年-1107年)。程颐对佛学颇有研究,但认为儒家经典才是学问的根本。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反对禅宗。

【译文】:
佛经中有四种教义,其中三乘大义兼备,佛性深藏在众生心中,不应轻易显露。诵读佛经时吃肉并无妨碍,但如果过多地评论儒家学说,就如同宋代的景濂那样。

【赏析】:
此诗是苏轼为友人所作的题跋。苏轼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雅士,对佛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尤其对禅宗的禅理和佛经的理解颇有心得。这首诗通过引用佛经中的教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佛学中的三乘大义和佛性深藏在众生心中,不应轻易显露。同时,他也认为诵读佛经时吃肉并无妨碍,但是如果过多地评论儒家学说,就如同宋代的景濂那样。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佛学的理解和尊重,也反映了他的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