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霏雪今朝雨,塞上寒暄晓暮殊。
赢得闲情摹杜老,底将经世问尧夫。
雨其二
前朝霏雪今朝雨,塞上寒暄晓暮殊。
赢得闲情摹杜老,底将经世问尧夫。
注释:
前朝的雪景已经变成了今天的雨滴,边境上的气候在早晨与晚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通过这短暂的空闲时光,我模仿古代大诗人杜甫的风格,询问治国安邦的道理;同时,我也在思考尧舜禹等古代圣贤的智慧。
赏析:
李世民的咏雨诗“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抒情佳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的雨与雪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首句“前朝霏雪今朝雨”开篇便用对比的手法,将曾经飘洒如雪的霏霏细雨与如今的连绵细雨巧妙对比,生动地勾勒出四季更迭、气候无常的自然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引发了读者对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次句“塞上寒暄晓暮殊”进一步扩展了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它不仅指出了地理位置(塞上)的特殊性,还通过描写早晚温差显著,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这里的“寒暄”和“晓暮”都是指天气的变化,而“殊”则强调了这些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显著差异。
第三句“赢得闲情摹杜老”则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状态的揭示。诗人借由自己的闲暇之机,效仿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风格,进行创作。杜甫以其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时事的关心和对社会的批评。这里,诗人通过模仿杜甫,表现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切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末句“底将经世问尧夫”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才华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这里的“经世”指的是治理国家、解决实际问题,而“尧夫”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别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将个人才能用于社会建设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崇高理想。这不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复杂,更能引发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远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