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无须信步行,萧然梧竹喜双清。
曛黄未肯寻归路,为待宜人古月明。
【注释】
董邦达:宋代画家,擅长山水画。山水小帧:指绘画作品。其六:这是第六首诗。梧竹延清:意即以梧树竹子为伴,享受清新的景致。小立:指在画中小憩。信步:随意漫步。萧然:寂寞的样子。双清:指梧竹与诗人共处。曛黄:黄昏时天色昏暗。归路:回家的路。宜人古月明:适宜人的明月。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在画作中寻找到一处清幽之所,便在其中小坐,欣赏着眼前之景,感受着眼前的清静。
首句写诗人在画画之余找到了一处清幽之地,于是放下画笔,在画中小憩。
次句进一步描绘出他所处的环境。诗人选择的是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和竹子,它们相互依偎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安详,仿佛能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闻到花香四溢的气息。
第三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处清幽之地就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这里的“未肯”二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安。他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前行,还是应该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
末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认为这里的景色是如此美好,以至于他愿意在这里过夜。而这样的美景也确实值得人们去欣赏和体验,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画中小憩的场景以及他对美景的独特感受,传达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