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矶跽饵荻芦苍,讵为槎头缩项鲂。
无尽烟波傲风月,任教清浊付沧浪。
【注释】芦:芦苇。矶:水边小石。跽:伸直。缩项:缩颈,低头。清浊:清水和浊水。沧浪:指江水。
【赏析】董邦达是宋代画家、诗人。“芦矶独钓”是《宋史》上记载的董邦达在庐山隐居时所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高洁的画面:“芦矶独钓”四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芦洲矶头钓鱼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然,只愿意任凭清浊的江水归去,自己则逍遥于天地之间,不与世争。
这首诗以景入题,起笔就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芦洲矶头,面对浩渺的烟波浩渺,心旷神怡。他看到那挺直的石矶,就像人的脊梁一样,屹立不倒;再看那长满苇草的石矶,就像是美人的发髻。这两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讵为槎头缩项鲂”,诗人看到那弯曲的溪流,想到那两头翘起、像要缩脖子的鱼。诗人觉得这鱼太可怜了,它缩着脖子,被溪流逼得无处可走,只能蜷缩成一团。诗人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溪水的流动之势。
“无尽烟波傲风月,任教清浊付沧浪。”诗人又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整个自然界,认为那无边无际的烟波浩渺,就像风月一样,无论清澈与否,都由它自己去承担吧!诗人的心胸多么宽广啊!他并不斤斤计较于世俗的是非得失,只是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整首诗通过诗人在芦洲矶头独钓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烟波浩渺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