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试披清奏籁,月中乍展宛飞龙。
一梢已占琅玕性,千亩如看烟雨重。
【注释】
籁(lài):风吹树木的声音。
宛:曲曲折折的样子。
琅玕(láng gān):一种玉石,这里泛指竹。
重:浓密。
赏析:
倪瓒画竹的题跋中,用风声、月色、云雨等自然景象来表现竹子的神韵,是此诗的一大特点。“风里试披清奏籁,”写在一阵清风拂面之际,他试着将手轻抚于竹叶之上,听那如同天籁一般清脆悦耳的竹叶之声。“月中乍展宛飞龙”,月亮高挂空中,竹影婆娑摇曳,犹如一条盘旋飞舞的巨龙。“一梢已占琅玕性,”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生机勃勃,竹尖已经长出,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拥有着晶莹剔透、如玉般的肌肤。“千亩如看烟雨重”,这是对整个竹林的描绘,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的烟雨之中,那种朦胧而迷离的感觉让人陶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倪瓒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成功地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他的画作不仅注重形象的逼真,更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生动的色彩,展现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同时,他也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画面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