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驾鹊桥。
秋月春风相较量,白榆应让柳千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词内容,然后结合选项,根据内容逐一排查。此诗为一首咏物诗。“鹊桥”是七夕乞巧的典故,“银河”,即银河,古人认为牛郎织女一年只在七月七日相见一次;而“白榆”、“千条柳”则暗指“秋月春风”,诗人借“白榆”和“柳千条”来比喻天上的牛郎星和地上的牵牛星,以突出其“竞长”。
所以答案是:
鹊桥不是银河畔,为什么竟驾鹊桥?
秋天的月亮和春天的风互相较量,白榆应让柳千条。
赏析:
这首诗用“鹊桥”作为主题,写天上的牛郎星与地上的牵牛星,在争比谁更亮、谁更美,最后以“白榆应让柳千条”作结。诗中的“银河畔”“鹊桥”是人们熟知的七夕节的传说故事,诗人借用这个传说中的故事,把天上的牛郎星比作银河畔的牛郎,地上的牵牛星比作搭鹊桥的喜鹊。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将牛郎星和牵牛星进行比较,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诗中的“竞长”二字,既写出了“白榆”和“千条柳”的争强好胜之情,又表现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诗人对牛郎星和牵牛星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