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数里亘双湖,夹镜波光入画图。
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

【注释】

长堤数里亘双湖,夹镜波光入画图:长堤绵延数百米,横卧两湖之间,湖面如镜,波光粼粼。

望见鹊华山色好,石桥名亦与凡殊:远远望去,鹊山的景色格外美好,石桥的名儿也与众不同。

【赏析】

鹊华桥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南约30公里处,为隋唐大运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公元前581—前580年)。这座石桥是隋炀帝为了便于从洛阳到江都(今扬州)之间的交通而修建的,全用青石砌成,因位于黄河和洛河交汇处而得名。

诗中的“长堤数里亘双湖”,描绘了鹊华桥的宏伟壮观。“长”字突出了桥梁的宽广,“数里”则强调了其长度之远,“亘双湖”则描绘了它横跨两个湖泊的独特景观。

“夹镜波光入画图”,进一步描绘了鹊华桥的美丽景色。“夹镜”形容湖面如明镜一般,“波光”则描绘了湖面的光影变化,“人画图”则形象地比喻了鹊华桥的美丽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望见鹊华山色好”,诗人站在鹊华桥上,远眺对面的鹊山,被其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的“望见”表示诗人的所见,“鹊山”则是指眼前的这座山。

“石桥名亦与凡殊”,诗人感叹鹊华桥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这里的“名亦”表示名字也是,而“与凡殊”则表示与众不同,独特。

这首诗通过对鹊华桥的描述,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传达了对自然美和文化遗产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