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梢短驿复长堤,堤上垂杨绿意齐。
孟馆鲁村经过处,高山近已识端倪。
【注释】:
茌平:古县名,在今山东聊城。道中:路上。杂诗:指随笔写来的诗歌。其一:第一首。鸣梢(xiào):鸟鸣声。短驿:短途驿站。复长堤:再经过长堤。垂杨:杨柳。绿意:绿色之意。齐:相等;一样。孟馆:孟尝君的官邸。鲁村:齐国的村落。高山: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已:已见。识端倪:已经看到了它的轮廓或迹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由“茌平”出发,沿途所见所感,都一一收入诗中。首句“鸣梢短驿复长堤”,写的是旅途中的景物。鸣梢,就是鸟鸣声,这里用来比喻车行时发出的声响。短驿和长堤,都是旅途中的景物,短驿即驿站,古代供旅客歇息的地方。长堤则是指黄河上的大堤。两句写出了旅途中的景象。第二句“堤上垂杨绿意齐”,写出了堤上柳树的颜色与特点。垂杨即柳树,绿意齐即颜色相同。这句描写了途中所看到的景色。第三句“孟馆鲁村经过处,高山近已识端倪”,点出了经过的地点及所见到的山势。孟馆即孟尝君的官邸,鲁村是齐国的村落。这两句写出了途经孟尝君的官邸,经过齐国的鲁村,看到高高的山峰。末句“高山近已识端倪”,写出了看到山峰之后的感受。端倪是事物的苗头、迹象。诗人看到远处的山峰,就意识到它的高度。整首小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把旅途中的景物、感受都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