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槐环柳柴扉接,背嶂临溪板屋重。
不道古来征戍地,家家水碓熟冬舂。
【注释】
荫槐:指树荫。环柳:围绕、环绕。柴扉:柴门。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水碓,一种利用水流冲力将石子击碎的工具。舂:捣米用的石杵。征戍地:指兵事频繁之地,常被征伐。冬舂:冬天舂米。
【赏析】
《村行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和农民遭受战乱之苦的同情。
首句描写村庄的景色。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有一道围墙环绕着一片柳树丛,一幢木制的门户通向里面。“柴扉”,即柴门;“环”形容树木环绕的样子。第二句写村庄的位置。在背靠着山岭而面向溪流的地方,有一座用木板建造的房屋。“背嶂”“临溪”点明方位;“板屋重”,说明地势低,靠近水边,便于取水,也便于生活起居。
第三句议论,提出观点。不单是古代,现在兵荒马乱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备有石臼,用来舂米,因为那里经常发生战争,粮食短缺。“家家”,泛指每一家。“砧杵”,古时妇女捣衣用的棒槌和石臼。这里借指农具或农具。“熟冬舂”,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不道”,不说;“征戍地”、“水碓”,都是说兵事频繁之地,常被征伐,所以家家备有石臼,用来舂米。这一句既指出了问题之所在,也反映了战争造成的惨状,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情感。
前两联描写景物,后两联议论抒情,层次清晰,前后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