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刀耕瘠苦州,及时得雨庶登秋。
因批欣慰旋停笔,却望中天慰变愁。

【解析】

此诗的注释是:火种刀耕瘠苦州,及时得雨庶登秋。因批欣慰旋停笔,却望中天慰变愁。

译文:在火种刀耕的贫瘠地区,及时得到一场雨,庄稼才能成熟。我为此很高兴,立即停止写作,希望老天能解除我的忧愁。

赏析:

“火种”指用火烧荒开垦的土地。“刀耕”,即以刀代犁耕作。“瘠苦州”,指土地贫瘠、劳苦的州县。这首诗写于元末民变之际,诗人对当时人民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和关切,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全诗一气呵成,情感真切感人。

“火种刀耕”两句,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幅艰苦劳动的画面,为后面的抒情作好铺垫,也为最后表达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作了充分的展示。

中间四句,诗人由前两句的景语转为情语。“得雨庶登秋”,是说如果及时降雨,那么秋天的收获就会如期到来。诗人把“雨”拟人化了,好像它知道人间的疾苦一样,及时降临,使人民免遭饥寒之苦。“得雨”与“庶登秋”,一语双关,既表明农民的盼望,又暗含诗人自己的愿望。“及时”二字,点明“得雨”,更见出“得雨”“庶登秋”的不易。“因批欣慰”一句,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欣慰”一词,既表明自己对农民的期盼已有所回报,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关心人民疾苦而欣慰的心情。“因批”二字,既是说自己对农民期盼的回应,又是说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意。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批”字赋予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情谊。“因批欣慰”四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人在这里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还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却望”二句,诗人由前两句的景语转为情语。“中天”指天空正中的地方,即太阳当空之处。这里诗人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自己心中的忧愁比作乌云遮天蔽日,把太阳比作正在照耀大地的阳光。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又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结构紧凑、浑然天成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