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萧闲处结僧寮,杖策何人过板桥。
好与盘山相印证,淡皴浓黛不相饶。

注释:

最萧闲处结僧寮,杖策何人过板桥。

好与盘山相印证,淡皴浓黛不相饶。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范宽的江山萧寺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历史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萧闲处结僧寮”,这一句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最萧闲的地方,自然是最能体现宁静与悠闲的所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僧寮”与“萧闲”两个词语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这种意象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

“杖策何人过板桥”,这句话则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杖策,即手执拐杖;何人,即谁。这句诗的意思是:是谁手执拐杖,走过那座木板桥?这里的“板桥”,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好与盘山相印证”,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盘山,即著名的北京香山风景名胜区。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愿与盘山相印证,共同见证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态度。

“淡皴浓黛不相饶”,这一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收尾。淡皴浓黛,分别指的是画中的淡墨和浓墨。这句诗的意思是:淡墨与浓墨,各自展现其独特之美,互不相让。这里的“淡”与“浓”并非单纯的颜色对比,而是代表了不同事物、观点或情感的差异。这句话以诗意的方式诠释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