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清警跸不生尘,一抹岚光淡翠鳞。
蓑笠农夫咨穑事,绝胜刻木殿前人。
【注释】
西直门外:西直门是北京的一个城门,位于长安街西侧。
其三:指《西直门外》第三首诗。
声清警跸不生尘,一抹岚光淡翠鳞。
声清:声音清脆悦耳。警跸:皇帝出行时所发出的禁行喧嚣的声音。
警跸不生尘:意思是说皇帝出行的声响并不引起尘土飞扬。
一抹岚光淡翠鳞:意思是说一道山色如黛的轻烟在远处飘渺,像青色的鱼鳞一样。
蓑笠农夫咨穑事:蓑衣笠帽的庄稼人正在咨询关于耕种的事情。
咨:询问。
穑:收割稻谷,泛指农务。
绝胜刻木殿前人:比那些雕刻成木人的殿前守卫还要好。
绝胜:超过。
【译文】
西直门外,
那清脆的声音,
不让尘埃飞扬,
远看像是轻烟缭绕,
近看像是翠绿色的鱼鳞。
蓑衣笠帽的农夫正忙着谈论农活,
比起那些刻木制成的殿前守卫,
他们可要强得多。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农民劳动的诗歌。首句“声清”,说明诗人听到的是农民劳动时的号子声;第二句“不生尘”,进一步说明诗人听到的是农民劳动时的呼喊声,而非嘈杂的人声。这既显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又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不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一句“绝胜”,则强调了农民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他们的劳动远比那些刻木制成的殿前守卫更为珍贵。这种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全诗语言质朴生动,意境深远悠长,既有对农民生活的真切描绘,又有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敬意,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的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