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叶琼花镂上林,东风又复作轻阴。
诗人漫道妒佳景,农父多应比好霖。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抒怀诗。正月十六日,皇帝奉皇太后去瀛台看烟火即景灯词。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农民辛勤劳作,希望雨露常降,好让庄稼茁壮成长。这首诗以议论入诗,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爱戴之情。

首句写瑞叶琼花的瑰丽,为后文写农父比好霖作铺垫。“瑞叶”指梅花,因梅与“霉”同音,古人认为有吉祥之意;“琼花”指牡丹,因“牡丹”与“难”同音,古人认为象征富贵荣华。两句写景,意在言外:梅花、牡丹都是上品,它们在上林苑(帝王宫苑)中竞放异彩,真是美不胜收。

次句承首句而来。此时是正月十六日,正当春风送暖之际,东风又吹来一丝轻阴,似乎给人们带来一些凉意。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也是抒情,诗人感叹时光飞逝,美好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第三句“诗人漫道妒佳景”。诗人说:“农人却常常嫉妒这美好的景色。”这里的“妒”字,是作者借诗人之口说出的。诗人看到上林苑中的美景,自然要与农人的辛勤付出相比较。农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干活,盼望着能够风调雨顺,多下几场及时雨,让五谷丰登。他们的心情和诗人一样,都希望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最后一句“农父多应比好霖”,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农人比诗人更加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因为农人更懂得珍惜雨水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好霖”,可以理解为好的天气,也可以理解为好的雨露。诗人认为农人是真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雨水滋润大地,什么时候需要阳光普照大地。因此,他们比诗人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咏物寓理,抒发了诗人对农人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农人辛勤工作的赞美,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疾苦,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