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浦依汀烛夜船,丛丛腐草是前缘。
把书不借萤光者,识得真明在暗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萤火》。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的意思:

  • “傍浦依汀烛夜船”:意思是说,在夜晚,我坐在船上,旁边是湖泊,前面是沙滩,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整个船。
  • “丛丛腐草是前缘”:意思是说,这些腐烂的草就像是前世的缘分。这里的“缘”是指前世的关系或者缘分。
  • “把书不借萤光者”: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有书,但是却不借给需要的人看。这里的“借”是指借给别人阅读。
  • “识得真明在暗边”:意思是说,真正懂得知识的人,是在黑暗中也可以看到光明的人。这里的“明”是指光明,而“暗边”则是指黑暗中。
    我们来分析诗中的含义:
  • 首句“傍浦依汀烛夜船”,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典故,写出了诗人自己身处困境,如同被围困的蜡烛一样,只能借助外界的光芒生存下去。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 第二句“丛丛腐草是前缘”,以“枯草逢春犹再发”的典故,写出了诗人与世无争,甘愿过平凡生活的心态。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不必过于追求名利,只要内心平静,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 第三句“把书不借萤光者”,以“青灯不借人”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他愿意为获取知识付出代价的决心。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 尾句“识得真明在暗边”,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找到真正的光明之路。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但只要保持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这首诗通过对蜡烛、腐草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