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宜瓦仍妨漏,争似毡庐雨不妨。
忽忆郊畿秋麦候,掉头南望兴徜徉。
【注释】
(1)瓦:古代建筑材料,即屋脊上覆盖的青、白两色小砖。毡庐:指以毡为屋顶的房屋。
(2)郊畿:即京城附近,泛指京城地区。
【赏析】
《雨》诗四首是杜甫对成都的写照。此诗描写的是成都的雨景和作者的生活情趣。
“雨衣宜瓦仍妨漏”,意思是说:下雨时,穿在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但仍然可以挡风雨,不让雨水淋到头上。“仍”字写出了诗人对自己雨具的珍视,也写出了诗人对成都生活的喜爱。
“争似毡庐雨不妨”一句,意思为:与住在毡庐中一样不怕下雨,更能体现诗人对成都生活的热爱。
“忽忆郊畿秋麦候,掉头南望兴徜徉”,意思是说:忽然想起京城郊外秋天收割庄稼的情景,于是放下手中的扇子向南眺望,心情十分舒畅,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译文】
雨衣虽好,不如毡庐防水性好,
比起毡庐,我还是喜欢雨衣。
突然想起京城郊外秋天收割庄稼的情景,
我放下手中的扇子向南眺望,心情十分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