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欲吟句,句从何处来。
树头风自响,岂复有为哉。

【注释】唐寅(1387年-1457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又号东篱、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树根”即指诗人的诗根——诗的根基;“树头”指树梢,“风自响”指树随风而摇曳,仿佛在吟诗;“岂复有为哉”,意为“哪还有心思去创作啊”。

此诗以树根比喻诗人的诗根,通过描绘风吹树叶的声音以及诗人的创作欲望,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寅的作品。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首句“把笔欲吟句”,诗人拿起笔,准备写下自己心中所想。这里的“吟句”可以理解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整首诗中,诗人都在试图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见解。

次句“句从何处来”,诗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诗句是如何产生的。这里,他似乎陷入了沉思,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写作过程的困惑和迷茫。

第三句“树头风自响”,诗人抬头望向远处的树木,看到风吹过树梢,发出阵阵沙沙声。这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的细节和自然的变化。

最后一句“岂复有为哉”,诗人感叹道,既然已经找到了创作的灵感,那么还何必再去追求名利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同时,诗人也借此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