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水帘洞,路遥未游目。
石壁善争长,雨后都悬瀑。

【注释】

1.阜平:地名,位于今山西。水帘洞:山间水帘瀑布。

2.石壁:山崖。善争长:指石壁之间互相争夺高下。雨后都悬瀑:雨后山崖上挂满了瀑布。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画旨》中“六法”中的“气韵生动”的体现。诗人在欣赏山水画时,首先被画面所展现的气韵所吸引,然后才注意到画中的景物。此诗描绘的是一幅水帘瀑布的山水画,诗人从画面的整体出发,抓住了最引人注目的景物——瀑布,细致地观察它的形状、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使画面充满了生气,具有了动感。诗中的关键词有“阜平”、“水帘洞”和“石壁”。

首句“题董邦达山水小幅”交代了作品的来源和作者,说明这是一幅山水画;第二句“石壁飞泉”,点出了这幅画的内容。

三、四两句“阜平水帘洞,路遥未游目”,“阜平”是地名,位于今天山西境内,是著名的水帘洞所在地,而“水帘洞”则是这个著名景点的别名。“路遥未游目”意即路途遥远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还没来得及观赏眼前的风景。“石壁”指的是山崖;“善争长”是指石壁之间的相互竞争,争夺最高的高度;“雨后都悬瀑”则形容雨后山崖上的瀑布悬挂在空中。

整首诗通过对“阜平水帘洞”这一具体景点的详细描写,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同时,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善于观察自然景观的特点。诗人不仅关注到了画中的细节,更通过整体观察,把握住了画面的气韵生动,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