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过雨浓,湿翠蔚重重。
非关出想像,目击写真容。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春雨过后山的景色。首句起笔点明“春山”,次句写春山经过春雨后更加浓绿;三、四句写作者观后的感受:虽然不是出自画家的想象,但却能逼真地写出了山的真容。
【答案】
译文:
春日雨后,山色更加浓绿。
并不是我想象出来的,而是亲眼看见的。
赏析:
此诗是董邦达山水小品中的精品,以写景见长。诗人抓住了春雨过后山的景色特点,描绘出雨后春山的新面貌。
诗的前两句“春山过雨浓,湿翠蔚重重”写春山过雨后更显得浓厚、葱郁。“春山”是题中的关键词,诗人抓住春天这个时节的特征对山进行描写,突出了春山的特点。“雨后”是题中的第二个关键词,通过“春山”来写“雨后”,使读者产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春山”的内涵,同时也为下文写春山增添了色彩。“过雨”是题中的第三个关键词。“春山”,本指春季里的山,这里泛指春天里生长繁茂的树木和草木丛生的地方。“过雨”即经过了一场雨水的滋润。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雨水充沛的季节。因此说:“春山过雨”是指经过春雨的滋润而更加茂密。
第三句:“湿翠蔚重重”。从字面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山被雨淋湿之后,呈现出一片翠色。“湿”,“湿润”的意思,指春雨将山润湿;“蔚”,“深广”的意思,指山的翠色深厚广大。“湿”“蔚”,这两个词都修饰“翠”。“重”“重”,重复的意思,指颜色深沉广大。“湿”、“蔚”都是形容词,“重”是动词。“湿翠蔚重”形容的是经过春雨的滋润后的春山的颜色。
最后一句:“非关出想像,目击写真容。”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说明。诗人认为春山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在雨中观看到的春山的真实样子,不是诗人想象的那样,而是实际看到的。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