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拟赵玉,终古并春兰。
祗恨餐英往,君王未赐环。

【解析】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连城”之菊,以喻指王公贵族。诗人借赞美连城的美玉来赞美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烈士。

译文:连城之玉与赵家之玉齐名,千古以来都是春兰。遗憾的是我吃了它的花瓣就死去了,但是君王却不曾赐给环佩。

赏析:此诗借咏“连城”之菊,以喻指王公贵族。诗前四句写菊,后四句写人。“连城拟赵”是说这种菊花与赵国的宝玉一样珍贵,价值千金;“终古并春兰”是说它和春兰一样,自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赞颂不绝。“祗恨餐英往”,诗人慨叹自己虽然像秋兰一般高洁,但终究未能得到赏识。这四句中,“连城”、“赵玉”等词语都运用典故,使诗句更具有文化内涵。而“终古并春兰”一句中的“春兰”一词,也用得恰到好处,因为春兰历来被视为君子的象征,所以这里诗人将菊比作“春兰”也暗含着诗人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四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咏菊转向咏人,通过写自己因吃下这种花的花瓣而死而未得君王赐环的事,来表达自己的愤愤不平之情。从全诗来看,此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又表现出他对于忠良被谗害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报国无门、有怀不展的痛苦心情。

【答案】

题:四种不同的菊花。

译文:

连城之玉与赵国之玉一样,千年万年永远受到人们的赞赏。

可惜的是,我只吃了它的花瓣就死去,可是君王却不赐给我一个环。

赏析:

此诗是咏物诗,借咏“连城”之菊,以喻指王公贵族。首联两句写菊,中间两联抒情,末联议论。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意境开阔,气势豪放。“连城”之菊与赵国之玉齐名,象征了其价值之高;“终古”二字则突出了其长久受到人们欣赏的特点。“祗恨”二字道出了诗人的遗憾:只吃了它的花瓣就死了,可君王却没有赐给环。

此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且表现了他对于忠良被谗害的不满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报国无门、有怀不展的哀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