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照凌汉,书声答泛涛。
设拟名山藏,惟应司马高。

注释:

古色照凌汉,书声答泛涛。

设拟名山藏,惟应司马高。

译文:

古老的山色照耀着汉朝的天空,书声回答着波涛的起伏。

我设想名山中藏有古人的遗迹,只有你才能与司马相媲美。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邹一桂书城十二图即用其韵(《明诗纪事》引)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句句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古色照凌汉”句,点题。“书城”,指邹一桂的《书城十二图》。此句谓图中所画的书城,在苍古的色彩映衬下,犹如汉代的长安、洛阳一般雄伟壮丽,令人心旷神怡。“书声答泛涛”句,承上启下。“书声”二字,既指图中的钟声,又暗指书中的声音。《汉书·礼乐志》载:“若今时水泉激柱,《咸池》、《九韶》之乐,其声亢以宏润,收以杀。”钟声和书声,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回旋激荡,犹如大海中的波涛一般,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书城之景与汉长安、洛阳的辉煌相比,既展现了邹一桂的才华横溢,又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之情。

“设拟名山藏,惟应司马高”句,进一步赞美了邹一桂的艺术成就。“设拟”,意为设计、构思;“名山”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胜地;“藏”字原指藏于地下或山洞之中,此处则喻指藏书之所;“司马”,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邹一桂设计的《书城十二图》,就像古人精心收藏的名山典籍一样,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才华,只有像司马迁这样的大学者才能与之匹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邹一桂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古人学问深厚的敬意。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诗,通过对《书城十二图》的描绘,赞美了邹一桂的艺术造诣。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人学问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