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吴中派,爱看云外皴。
问他虚四柱,所待是何人。

王宠高树虚亭

识得吴中派,爱看云外皴。问他虚 四柱,所待是何人。

注释:

  •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诗题“高树虚亭”表明了诗人所见之地为一座孤零零的亭子,位于高耸的树木之上。这里的“识得吴中派”可能指的是作者熟悉或欣赏吴地(指今江苏一带)地区的文化和艺术风格,而“爱看云外皴”则描绘了站在亭子上观赏远处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最后两句“问他虚四柱”,诗人似乎在询问这座孤立的亭子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建造的;“所待是何人”,则表达了对亭子背后所承载意义或目的的好奇与探求。
  • “虚四柱”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亭子的建造缺乏坚实的结构基础,象征着一种虚无缥缈或不牢靠的感觉。而“所待是何人”则暗示了这座孤独亭子的用途可能是为了某种特定的人或事件而设,但具体目的不详。
  •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高树虚亭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古代建筑风格的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诗歌增添了一层思考与探索的色彩,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亭子存在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