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月期无紊,称星度不差。
黄泉虽后蚓,渤海却降蛇。
【注释】
沈周(1377-1464):明代著名画家,字启东,号石田、白石翁等。他善画山水、花果、竹石、人物、鸟兽和草虫等,以水墨写意为主,风格秀逸清雅。郭索:指郭璞《尔雅注》。郭璞,字子玄,三国魏时人。他博学多识,精通《尔雅》,著有《尔雅图序》一卷。《尔雅图序》:“余尝谓夫言者,所以明象也;象者,所以定器也。……夫名物之相生,音声之相和,皆其类也。”无紊:没有混乱。称星度不差:形容月亮与星星的距离非常准确。黄泉:地下。蚓:蚯蚓。渤海:即北海,古代对北方的称呼。降蛇:神话传说中龙能呼风唤雨,但有时也会降为蛇。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巧妙地将画面内容和题意融为一体,既描绘了画中的景物,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应月期无紊”一句,描写了月亮和星星之间的距离非常准确。这里的“应月”,指的是月亮和星星相互呼应、互相映衬的关系。“无紊”表示这种关系非常有序、和谐。这一句诗通过描绘画面上的月亮和星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规律的赞美和尊重。
“称星度不差”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和星星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称”,表示衡量、比较的意思。“不差”表示非常精确、无误。这一句诗通过描绘画面上的月亮和星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赞叹。
“黄泉虽后蚓,渤海却降蛇”两句,则将画面上的景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黄泉”指的是地府,古人认为死后灵魂会去到黄泉之地。“虽后蚓”表示虽然黄泉之地离现在很远,但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蚯蚓的身影。“却降蛇”则暗指龙在地下世界中仍然能够发挥作用,甚至还能降为蛇形。这两句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联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规律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通过描绘画面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