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笠孤亭对渺茫,几株高树倍寻常。
依稀清閟出尘格,伯仲香光选佛场。
且喜联珍同阅古,更饶成珏两存唐。
不胫罗致诚犹易,蒿目贤才愧莫当。
【译文】:
一顶帽子孤零零的亭子面对着茫茫的水天,几棵高大的树木比平常高出许多倍。
清高幽静的意境仿佛是从尘世外超然出世的境界,就像香光寺那样,堪与佛场媲美。
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欣赏名贵的画卷,更有幸能和成珏一起保存唐人的绘画作品。
没有脚力地到处收集书画是容易做到的,但看到那些有才华的人却感到惭愧,我实在无以自处。
【注释】:
- 曹知白:唐代画家。
- 乔树草亭图:名画集。
- 渺茫:渺远而茫昧。
- 几株:几棵。
- 清閟:清幽寂静。
- 伯仲之间:比喻相等或相近。
- 香光:指香光寺,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内。
- 成珏(jué绝):即李成(907-976),字咸熙。
- 蒿目(hāo mù huǎn):形容为国事而焦虑。
- 联珍:连缀珍宝。
- 阅古:观赏古董。
- 成珏两存唐:指李成为唐朝人物,李成则属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名为《曹知白乔树草亭图》的画作。诗人对这幅画作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才的赞赏之情。
首句“一笠孤亭对渺茫”,诗人首先描绘了画中的情景:一个孤独的亭子面对着茫茫的水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诗人自己的心情。
诗人又描绘了“几株高树倍寻常”的画面。这里的“高树”指的是画中的树木,而“倍寻常”则表示这些树木比普通树木要高大得多。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山林中度过的时光,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让他倍感珍惜。
诗人用“依稀清閟出尘格”来形容画中的意境。这里的“清閟”指的是清幽寂静,而“出尘格”则表示这种意境超越了尘世之上的境界。诗人认为这幅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它能够将人带入到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
诗人又用“伯仲香光选佛场”来形容画中的景象。这里的“伯仲”指的是并列或等同的意思,而“香光”则是指香光寺。诗人认为这幅画中的树木和景色都与香光寺相得益彰,堪称佛场之佳作。
最后一句“且喜联珍同阅古,更饶成珏两存唐”,则是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他认为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副艺术品,还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同时,他也希望这幅画能够传承下去,成为后世人们的瑰宝。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才能的赞赏之情。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