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
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
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四月初一游平山堂
画舫轻轻移动于邗水之滨,人们思念苏轼重游此亭。
阴郁的树叶色彩迎接夏天的到来,灿烂的花朵光彩昨天送别春天。
巧妙的手法须夸赞激流的水,淳朴的风气只是惭愧投薪。
江南山峰可作为宴席上的摆设,难道是因山还是因忆念人民。
注释:
- 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北郊,因苏轼诗《平山堂》而名扬天下。诗人在扬州时曾游历过此地,并作有《平山堂》诗。
- 游:游览,观赏。
- 轻移:船桨轻轻划动。
- 六一: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巡:游。
- 阴阴:阴暗的样子。
- 衮衮:形容花光闪烁的样子。
- 激水:湍急的水流。
- 淳风:淳朴的风俗。
- 投薪:比喻放弃、抛弃。
- 江南山:指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望:眺望,这里指欣赏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扬州时期游览平山堂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游”字为主线,描绘了诗人对平山堂景色的热爱和赞美。首联描绘了画舫轻轻移动于邗水之滨的画面,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颔联则通过描绘阴郁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颈联则通过对比激水和淳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独特见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