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中可数建邦区,观胜应教翠跸纡。
山带江襟诚剧地,家弦户诵久名都。
上游虽逊关兮洛,偏处犹赢杭与苏。
守以金汤终在德,每怀殷鉴敬惶俱。
【注释】
驻跸:指帝王或使节暂住。江宁:今南京市,古称建康。建邦区:建都之地。
观胜:观察风景名胜。翠跸纡:皇帝的马笼头装饰着青玉。纡,曲折。
山带江襟:山与长江相连接。剧地:险要之地。
家弦户诵:家家户户传唱。久名都:历史悠久的名城。
上游:指长江下游。逊:比得上。关:函谷关。
偏处:地理位置偏僻。杭:杭州。苏:苏州。
金汤:坚固的城池。终在德:最终取决于德行。
殷鉴:古代贤人告诫后人的一面镜子。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6)任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时所作的《登建康赏心亭作》。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以议论为主,写景为辅。全诗意境开阔而深远,语言流畅而自然。
首联“寰中可数建邦区,观胜应教翠跸纡。”起笔就点明地点,说明自己此次南游的目的地,即南京。接着用“观胜”二字,写出游览的兴致。“寰中”,“寰”,指全国;“中”,中间;“寰中”,犹言天下。“可数”,不可数计的意思。这一句说:金陵地区是天下少有的地方,我来到这地方观光,心情非常舒畅。
颔联“山带江襟诚剧地,家弦户诵久名都。”诗人由眼前的景色,想到此地的历史。“带”,“环绕”。这一句大意说:金陵的地理形势很特殊,群山环抱着长江,是一片险要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家弦户诵”、“久名”等词语,写出了南京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统,表达了诗人对南京历史地位的肯定和对南京文化的热爱。
颈联“上游虽逊关兮洛,偏处犹赢杭与苏。”从历史的渊源上进一步论证南京的重要地位。“上游”,指长江上游。洛阳、苏州、杭州等地虽然都是重要的城市,但比起南京来,却显得逊色一些。
尾联“守以金汤终在德,每怀殷鉴敬惶俱。”诗人把目光转向现实,指出当前南京保卫战的艰巨任务,并强调只有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胜任这个任务,同时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历史上的教训,加强国防建设。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诗人先从南京的地理位置入手,再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又回到现实,指出当前的艰巨任务,这种层层推进的思路,使诗歌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