崥𡸣寒城噪乱禽,台城遗迹半荒今。
舍身同泰无回志,揖盗东华可悔心。
帝释天龙难救济,青袍白马亦销沉。
慢訾鹫羽流王屋,广掖当年事欲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台城》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台城的残破荒凉,第五至第八句写诗人感慨世事无常,第九至第十句表达对过去历史的留恋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崥𡸣寒城噪乱禽”,描述了台城的残破景象,以及城中乱鸟的嘈杂声。崥𡸣是形容台城的地势,寒城则暗示了台城的冷清和荒凉。而乱禽则表明了台城曾经的繁华已不再,只剩下一群乱飞的鸟儿在空中徘徊。这一句通过描绘台城的残破景象,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台城遗迹半荒今”,进一步描绘了台城的残破程度。这里提到的“遗迹”指的是台城的旧时建筑,现在已经被破坏得只剩下一半的废墟。而“半荒”则表明了台城的衰败程度之深。这一句既揭示了台城的地理位置,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三句“舍身同泰无回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无奈和失望之情。这里的“舍身同泰”可以理解为诗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举。但这种壮举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反而让诗人感到无望。因此,他只能感叹“无回志”,即没有再回到过去的决心和希望。

第四句“揖盗东华可悔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遗憾和自责之情。这里的“揖盗”可以理解为与敌人妥协,以求得一时的安全。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助长敌人的气焰,让国家和民族陷入更大的危机。因此,诗人对此感到非常后悔和内疚。

第五句“帝释天龙难救济”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力量的怀疑和不信任。这里的“帝释”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着正义和力量。但诗人认为即使是强大的佛教也无法挽救国家的危亡,因为国家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宗教信仰的力量。

第六句“青袍白马亦销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这里的“青袍白马”可以指代古代的英雄人物或英雄事迹。然而,这些英雄人物或英雄事迹最终都未能抵挡住历史的洪流,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忆。

第七句“慢訾鹫羽流王屋”则是对佛教教义的进一步质疑和反思。这里的“慢”可以理解为轻视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鹫羽”则是指佛教中的圣僧鹫陀罗摩。诗人在这里质疑佛教教义是否真能解决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救赎和改变。

第八句“广掖当年事欲寻”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总结。这里的“广掖”可以理解为广泛的学习或探索。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希望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整首诗通过对台城的描述、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对佛教教义的质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几个方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所表现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