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远溯出莱芜,行地横陈齐鲁都。
是日轻舆复经过,春风野彴自清殊。
昔今不异观民切,来往宁因问景纡。
兮水北南胥济运,古人相土有良模。

【注】

①过汶河:过汶水,即指经过汶河。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至济南与黄河汇合。

②灵源远溯出莱芜:灵源,地名;溯,往回追溯。出自莱芜。

③行地横陈齐鲁都:行地,行走在土地之上;横陈,纵横交错;齐鲁,古国名,今指山东省的部分地区,春秋时称齐、鲁两国,战国时并入齐国,汉初分置为二国。都,指国都,此处指齐地和鲁地。

④是日轻舆复经过:是日,这天;轻舆,轻便的车。经过,经过此地。

⑤春风野彴自清殊:春风,春天的风吹拂;野彴,田间小路;自清殊,自然清新。

⑥昔今不异观民切:昔今,从前和现在;观民切,观察民众的感受。

⑦来往宁因问景纡:景纡,景物弯曲延伸的样子;宁,哪里;因,因为;景,景物,此处指景色;纡,曲折延伸。

⑧兮水北南胥济运:兮水,即泗水;北南,南北;胥,都;济运,渡船运载。

⑨古人相土有良模:古人,古代的人;相土,考察土地的土壤质地;有良模,有良好的模范。

【译文】

沿着汶水溯流而上,从莱芜出发,一路横贯齐鲁大地。

这一天我乘坐轻便车辆又一次经过这里,春天田野中的小路显得格外清新。

从前和现在没有什么不同,人们感受是一样的深刻,来来往往之间,哪里是因为询问风景而曲折前行呢?

啊!泗水南北两岸都在运载物资往来不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于考察土地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诗。全诗以“过”为题,写诗人在春季游览汶河畔时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灵源远溯出莱芜,行地横陈齐鲁都。”这是写自己从灵源出发去往目的地,沿途所见的景色。“行地横陈齐鲁都”一句,是说在齐鲁一带行走,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道路。

第三句:“是日轻舆复经过。”写当天再次经过此地。“是日”,是指某天的意思。“复经过”,意思是再次经过。这两句是说自己又经过汶河一次,并且是在春天里。

第四句:“春风野彴自清殊。”是说在春日的野路上看到的景象。“彴”,是田间小路。“自清殊”,是说在春风的吹拂下,这些小路显得非常清新。

接下来四句:“昔今不异观民切,来往宁因问景纡?”是说从前和现在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人们的感受还是不同的,来来往往之间,哪里是因为询问风景而曲折前行呢?“昔今不异观民切”,是说从前和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同。“来去宁因问景纡”,是说来来往往之间,哪裹是因为询问景色而曲折前行呢?“昔今”、“来去”两句都是说时间的变化,而“不异”、“宁因”则是说人的感觉没有变化。这两句是说从前和现在的人们感受是不同的。“昔今”、“来去”两句都是说时间的变化,而“不异”、“宁因”则是说人们的感觉没有变化。这两句是说从前和现在的人们感受是不同的。

最后两句:“兮水北南胥济运,古人相土有良模。”是说啊!泗水南北两岸都在运载物资往来不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于考察土地的人。“兮水”,是泗水。“胥”,都是。“济运”,运输。这两句是说啊!泗水的两岸都有人来来往往地往返奔波。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于考察土地的农民。“兮水北南胥济运”,是说啊!在泗水的南北两岸都有人来来往往地往返奔波。“自古”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于考察土地的农民。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善于考察土地的农民。

这首诗写春游所见,首联点明地点,颔联写景,颈联抒情,尾联议论,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