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九老皆林下,诗酒无过自倡酬。
诣阙不闻缘祝嘏,悬车久已恣优游。
烟霞供养得真趣,药石和调那浪求。
廿七人馀二千岁,启祥七帙庆添筹。
【注释】
九老: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重阳节”,在长安举行,皇帝亲自为大臣们祝寿,并请他们写诗。林下:指隐居山林。无过:没有什么过失。缘祝嘏(guǐ):因为祝贺寿诞而赋诗。
悬车:指辞官退居。恣优游: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
烟霞:这里泛指仙境,真趣:真正的情趣,真趣即真谛。药石:古代用治病的药材,这里指药物,和调:调和药性,这里指调养身心。七帙:七卷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所举行的“重九会”所作的。作者在会昌时已八十八岁高龄,所以称自己为“九老”。这九位老臣在会昌三年(公元732年)被唐玄宗召见,当时共七十四人,到此时已过了七百四十岁。诗人以九十三岁的高龄,写出了《九老图赞》,对九位老臣的生平作了高度的评价。
前两句“会昌九老皆林下,诗酒无过自倡酬。”意思是说,会昌时代的九位老臣都是隐于山林之中的名士高人,他们过着清高的生活,喜欢吟诗作画,喝酒作乐。他们之间相互唱和,没有过失。第三句“诣阙不闻缘祝嘏,悬车久已恣优游。”意思是说,这些老人到了朝廷上,并不为祝贺寿诞而赋诗,因为他们已经退休了,不再追求名利地位。他们已经放下了世俗的功名欲望、利欲之心,自由自在地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
接下来两句诗“烟霞供养得真趣,药石和调那浪求。”意思是说,这些老人在隐居生活中,享受着自然的山水风光,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他们通过炼丹服药,来调养身体、延年益寿。他们并不追求长生不死,而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脱。这里的“真趣”和“那浪求”是对“烟霞供养”和“药石和调”的讽刺和批评。
最后两句:“廿七人馀二千岁,启祥七帙庆添筹。”意思是说,经过这么多年,还有二十多人活到现在,真是长寿之至啊。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有二千多岁了,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事迹将会永垂青史。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隐士高人的佳作,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尚品德和卓越才情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