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阴沉水涨沟,高人息偃在书楼。
雨为时也抑为潦,听者欣乎或者愁。
遮莫闲庭空立鹤,依稀远浦有归舟。
便教云脚全收去,点滴筼筜卒未休。
【注释】
- 文伯仁:诗人自称。听雨楼: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后经苏轼等人重修。
- 阴沉:天色昏暗。
- 抑:抑制,压抑。
- 翳:遮蔽。
- 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
- 卒未休:终未停止。
【赏析】
《文伯仁听雨楼图》,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在诗中以“雨”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描绘了一幅静夜听雨的动人画面。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有情有趣,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前两句写听雨楼的夜景。“树色”,指楼前的树木;“阴”,即阴暗之意。这两句写雨前的景象:天已昏暗,水涨沟平,高士息偃于书楼,听雨声而入梦乡。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树比作有情感的人,把雨前的景象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句是说雨,也可以理解为用“雨”来衬托前面的景象。“时”,指时节、气候;“潦”,积水。这里的意思是:有时雨来势汹涌如洪水;有时却又细如牛毛。这两句写出雨的瞬息万变,以及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两句既点题,又为下文抒情蓄势。
第四句是说听雨者的感受。“遮莫”,意为或许,姑且;“闲庭”,庭院空寂,无人来往。这两句意思是说:或许你闲庭中独自欣赏着美景;或许你远望着江边,看到归舟点点。这一句承上启下,由听雨转入观雨,使诗歌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第五句是说看雨。“云脚”,指云彩的边缘;“收去”,收起。这两句意思是说:那飘忽不定的云彩已经收起;那点点滴滴的声音也渐渐停止。这一节紧承上文,由观雨转到听雨,使诗歌层次更加丰富多变。
这首诗以“听雨”为中心,描写了雨前、听雨时、听雨后的三种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