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规模矗七层,新春拾级望春登。
含烟柳已轻黄染,消雪山将嫩绿凝。
视远明惟畅心目,为高因必在邱陵。
子舆真是能言者,政法先王益戒兢。
我们逐一分析这首诗:
- 浮玉规模矗七层,新春拾级望春登。
- “浮玉规模矗七层”:描述的是玉峰定光塔的壮丽外观,形容其规模宏大如同漂浮的玉石般,屹立七层。
- “新春拾级望春登”:表达了新年伊始,诗人登上塔顶,俯瞰春天景色的喜悦心情。
- 含烟柳已轻黄染,消雪山将嫩绿凝。
- “含烟柳已轻黄染”:描绘了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轻盈,黄色已经染上了柳枝。
- “消雪山将嫩绿凝”:描写山景,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积雪开始融化,新绿即将萌发。
- 视远明惟畅心目,为高因必在邱陵。
- “视远明惟畅心目”:意指站在高处能看得更远更清晰,使人心胸开阔,感到舒畅。
- “为高因必在邱陵”:意味着要攀登到高处(如玉峰定光塔),必然是处于山丘之巅。
- 子舆真是能言者,政法先王益戒兢。
- “子舆真是能言者”:可能是借用“子舆”这一典故,表示说话人(作者)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 “政法先王益戒兢”:通过提及古代法律和政治先贤,来提醒自己应当谨慎行事、遵守规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玉峰定光塔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的“浮玉”、“新春”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为高因必在邱陵”则展现了作者对于达到更高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是对个人修养和行为的反思,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自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