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日元宵节物凭,倏临燕九隙驹仍。
水光已泮绿头鸭,楼影犹悬蓝尾灯。
也觉动馀归静好,因知闹不及闲恒。
荒唐那问神仙事,二典三谟信可徵。
【注释】
排日:指元宵节。燕九,即正月十九日,因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于此日登临泰山,故名“燕九”。隙驹:空隙中的飞鸟。蓝尾灯:指楼台灯火。二典三谟:《尚书·舜典》中记载了尧、舜、禹的功德;《周易》中有三卦(乾、坤、屯),三谟(洪范、五行、稽疑),为帝王所应遵循的准则。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燕京(今北京)过元宵节时所作。诗以咏物抒怀为主,通过对元宵节景物的描摹,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写景生动形象,寓情于景,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首联“排日元宵节物凭,倏临燕九隙驹仍。”诗人把元宵节比作一个节日,用“物凭”和“隙驹”来描写它。这里,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和时间过得快如隙驹的特点描绘得生动传神。
颔联“水光已泮绿头鸭,楼影犹悬蓝尾灯。”这两句诗描绘了元宵夜的美丽景色。诗人以“绿头鸭”和“蓝尾灯”(指楼台灯火)作为意象,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元宵佳节的热闹非凡和繁华盛景。
颈联“也觉动馀归静好,因知闹不及闲恒。”诗人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动馀”、“闹不及”分别指的是元宵节的热闹和平常日子的宁静。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情景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热闹场面的淡漠。
尾联“荒唐那问神仙事,二典三谟信可征。”诗人以议论的方式收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仙故事,因为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像《尚书》、《周易》这样的经典著作,以及《洪范》、《五行》、《稽疑》这样的准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元宵节的景物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于平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