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荚蓂馀落亦仍,紫垣清似玉壶冰。
几番来往三春度,半晌研覃诸虑澄。
敢以时和忘益凛,每先孟祭忆丕承。
漏声正永槐阴布,那为韶光婪尾凭。

【注释】

三月廿九日斋居作:三月二十九日那天在斋中居住的时候所作的诗。

一荚蓂馀落亦仍,紫垣清似玉壶冰:一荚(jué),指蓂荚,一种落叶灌木;紫垣,紫色的宫墙;清似玉壶冰,形容十分清澈。

几番来往三春度,半晌研覃诸虑澄:几番,多次;三春,一年中的春天;半晌,半天;研覃,思考;诸虑,各种忧虑;澄,清楚,明白。

敢以时和忘益凛,每先孟祭忆丕承:敢,岂敢;时和,即“时和岁丰”;益,更;凛,严肃;每先,每当;孟祭,古代祭祀太庙的一种礼制;丕承,继承前人的功业。

漏声正永槐阴布,那为韶光婪尾凭:漏声,指计时的漏壶的声音;永槐阴,指庭院里永远的梧桐树荫;婪尾,贪恋最后的时光;凭,依赖,依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三月二十九日斋居时所作,写的是诗人在斋居期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首联两句写三月廿九日斋居时的景致,诗人用一荚未落的蓂荚比喻自己年老体衰,而紫垣之旁则如同玉壶里的冰一样清凉,表现出自己对时事的清醒与超然。

颔联两句写自己在斋中度过的岁月和心境的变化。“几番”表示多次,暗示了诗人在斋中度过了很多个春夏秋冬;“半晌”表示半天时间,表现了诗人思考问题的深度。“研覃诸虑澄”表明了诗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达到了心无杂念的境界,“诸虑”指的是各种忧虑。

颈联两句写自己在斋中时常思念着前人的事业和功德,同时不敢忘记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责任。“敢以时和忘益凛”表达了诗人在国泰民安之时仍然保持警惕、不忘国耻的决心;“每先孟祭忆丕承”则表达了诗人在祭祀先人时怀念前人的功绩,并决心继承前人的遗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豪迈气概。

尾联两句写诗人在斋中度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宁静与美好,他享受着庭院里永远的梧桐树荫带来的舒适和惬意,同时也感叹时光匆匆、韶光易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斋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前人事业的敬仰和传承精神。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