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冷节过藏烟,咫尺寿皇展谒旋。
景物虽凭有馀慕,色空都幻若为缘。
底须遂过修穹塔,拟向知非种福田。
流水行云何住著,犁然澄动会当前。
【注释】
镜清斋:指佛寺中的清静斋堂。即目:面对景色而作的诗。
依依:留恋的样子。冷节:寒秋。藏烟:隐于烟雾之中。咫尺:极近的距离。寿皇:唐玄宗李隆基,字隆基。展谒旋:拜谒之后迅速离去。
景物:指景物之美,色空:佛教名词,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幻若为缘:都是幻象,如同因缘所化。底须:何必。遂:完成。修穹塔:建造了高高的佛塔。种福田:种植善因,积累福报。
流水行云:指飘荡不定的游子。何住著:怎么停留?犁然: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澄动:清澈流动。会当前:呈现在眼前。
【赏析】
《题佛寺壁》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佛寺中清静斋堂、寿皇殿、佛像、山水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联“依依冷节过藏烟,咫尺寿皇展谒旋。”描绘了一幅寂静的画面:在寒冷的节日里,烟雾弥漫,寿皇殿前,人们匆匆拜谒后迅速离去。这一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颔联“景物虽凭有馀慕,色空都幻若为缘。”进一步描绘了佛寺的宁静与神秘。虽然景物之美让人陶醉,但这一切不过是虚幻的幻象,如同因缘所化。这里的“色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强调万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颈联“底须遂过修穹塔,拟向知非种福田。”诗人提出了对佛教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修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福报,而是应该放下执着,追求内心的清净。这里的“知非种福田”是指佛教中的无为法,即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以达到心灵的自由解脱。
尾联“流水行云何住著,犁然澄动会当前。”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用“流水行云”比喻自己的心性,表示自己像流水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同时,他还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只要保持一颗澄澈的心,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
《题佛寺壁》这首诗通过对佛寺中清静斋堂、寿皇殿、佛像、山水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