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景东峰与碧泉,支硎得号忆遥年。
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
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
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

这首诗是诗人对支硎山的赞美,通过对山水、风景、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支硎山的喜爱和敬仰。

首句“问景东峰与碧泉”,诗人通过询问东峰和碧泉的情况,引出了对支硎山的描写。这里的“问”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支硎山的好奇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句“支硎得号忆遥年”,诗人通过回忆支硎山的得名原因,表达了对支硎山的历史和文化的敬仰。这里的“忆遥年”三个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支硎山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支硎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第三句“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诗人通过描绘支硎山上的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他对支硎山的喜爱和敬意。这里的“可知”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支硎山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诗人对支硎山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四句“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支硎山的魅力。这里的“图画奇参窗户里”和“筑琴响递榻床边”,都是诗人对支硎山美景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第五句“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诗人通过对支硎山古迹的描述,表达了对支硎山的历史和文化的敬仰。这里的“旧题宛在苍崖泐”和“何事苔痕半隐然”都是诗人对支硎山古迹的赞美和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支硎山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支硎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支硎山的热爱和敬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